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完成首例单孔机器人复杂肝癌精准切除

发布时间:2025-07-03 14:24:38 来源: 作者:党委办公室 刘金良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没想到这么大的肿瘤,只开了一个小口子就解决了!”躺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病房的肝癌患者王先生,指着腹部仅3-4厘米的切口感慨不已。日前,肝胆胰外科中心冷建军主任团队借助国产高端术锐蛇形臂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为这位伴有肝硬化的复杂肝癌患者完成中肝叶肿瘤精准切除,在直径略大于一元硬币大小的创口内,上演了一场堪比“显微镜下拆弹”的高难度手术。

回溯这场前后历时近5个小时的手术,堪称现代精准医疗的典范。2个月前,63岁的王先生在当地医院就诊,腹部增强CT像一声惊雷划破平静——肝左叶发现 7.5cm 实性占位,被诊断为疑似肝癌。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患者经肝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细胞肝癌。更棘手的是,肿瘤像藤蔓般紧贴右前叶肝蒂,可疑伴有肝内大血管侵犯,而患者本身的肝硬化基础犹如“雪上加霜”。

术前准备 看片子_1.JPG

冷主任画图_1.JPG

患者影像显示,这个“盘踞”在肝 S4b 和 S5v 段的肿瘤,如同埋在肝脏血管网络中的“定时炸弹”,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致命性出血。“患者的肝脏是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就像一台老化的发动机,我们在切除病灶的同时,还必须为它保留足够的动力储备。”冷建军主任指着片子介绍道,“若按传统方案实施联合肝右前叶、左内叶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极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微信图片_2.jpg

面对这道复杂的“医学难题”,肝胆胰外科中心团队启动多学科诊疗模式。经与肿瘤内科、介入科、医学影像科的专家联合会诊后,团队制定了转化治疗+单孔机器人手术的阶梯方案:首先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掐断”肿瘤血供,再辅以两个周期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断粮”后的肿瘤体积奇迹般地从7.5cm缩至 4.6cm,更关键的是,团队通过三维重建精准勾画出肿瘤的血供流域——仅局限于肝S4b和S5v段,这为后续单孔机器人手术创造了黄金条件。

冯健_1.JPG

手术当日,手术室里的术锐蛇形臂单孔手术机器人蓄势待发。冷建军主任操控着控制台,在助手冯健、蓝炘,器械护士赵旭冬,巡回护士杨盼,以及麻醉团队徐秀征、喇宏玲的紧密配合下,三条蛇形机械臂通过3-4cm的脐部切口伸入腹腔,主操作臂如同“灵巧的手指”,凭借540°旋转的关节在肝脏与血管间隙中穿梭;辅助臂则像“温柔的手掌”,轻轻托起肝脏组织;内窥镜臂切换至“眼镜蛇模式”,如同“会拐弯的眼睛”,越过肝脏膈面膨隆处,将深面的血管结构清晰呈现在显示屏上。

冷主任手术_副本_1.jpg

在助手的配合下,冷建军主任操作的机械臂末端如同考古学家清理珍贵文物般细腻,逐步“裸化”暴露肝门血管,在复杂的血管丛中精准将肿瘤与血管的粘连一一剥离。整个过程中,高弹性的蛇形臂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张力,既避免了肝脏的牵拉损伤,又为手术视野提供了最佳暴露。当肿瘤被精准切除的那一刻,预示着这场毫米级精度的“拆弹”手术再次为患者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微信图片_20250703082143_副本.jpg

“在如此复杂的位置实施单孔精准肝切除,是巨大的挑战,当时患者术中出血量不足 100ml。”冷建军主任在术后解读中指出,蛇形臂单孔机器人的高灵活性与独特视野,让我们能在极微创条件下,完成过去难以想象的操作。它特别适用于肝胆胰外科在这类解剖精细、空间受限的区域开展手术,不但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为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悉,这也是我国自主创新单孔蛇形臂手术机器人系统第一例复杂肝切除病例。

微信图片_1.jpg

当冰冷的金属臂在无影灯下灵巧舞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柳叶刀尖的技艺革新,更是医者对生命尊严的深情守护。“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厚德、精进、团队、卓越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冷建军主任说道。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