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夏末的渤海湾,海风裹挟着工业文明的厚重与滨海特有的清爽,轻轻拂过首钢曹妃甸基地。8月25日至27日,这里迎来了60余名北方工业大学先进教职工。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专业保障下,他们开启了为期3天的“健康滨海・文化工业”主题疗养。这场活动,是双方6月深化医工交叉战略研讨后的首个落地项目,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从“战略共识”通往“实践共行”的大门,让“校院协同、互利共赢”的理念从纸面蓝图化作触手可及的健康服务。
高校教职工常年伏案备课、科研,“颈肩腰腿痛高发、心脑血管总牵挂、急救技能盼掌握”成了大家的共同痛点。早在活动筹备阶段,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与北方工业大学就精准搭建起“需求——资源”对接桥梁:医院梳理优质医疗资源清单,学校逐一提炼教职工健康诉求,像“量体裁衣”般打磨活动细节,确保每一项安排都精准踩在大家的需求点上。这种双向联动,既是“以职工健康为中心” 的生动实践,更成了校院资源协同的首次“默契磨合”。
“健康智慧课堂”上,知识化作滋养健康的清泉。干部保健科张耀芬医生以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为主题,既有理论的“骨架”,又有临床案例的“血肉”。她将高血压、高血脂等风险因素比作“健康路上的绊脚石”,把“每周至少运动5天”“合理饮食”等建议拆解成可操作的“健康指南”,连健康睡眠的小窍门都讲得透彻入心。
院前急救护士长李小英带来的急救培训更似一场“技能实战课”:课件讲解理清思路,视频演示直观明了,现场实操则让知识“活”了起来。有的教职工举着手机定格关键步骤,有的跟着医护人员比划动作,指尖的节奏与讲解的节拍悄然合拍,热烈的氛围里,健康技能正悄悄扎根。
考核环节更显用心,心肺复苏、AED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逐项规范考评,严肃中透着温情,考核合格的教职工接过证书时,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这套“理论—实操—考核— 认证”的闭环,不仅让急救技能真正“装进口袋”,更成为校院共育健康素养的首次实践。
养生调理服务则是这场疗养的“暖心重头戏”。针灸按摩科主任赵臣来、孙治琪医生带来“一对一”服务,面对教职工常见的颈肩腰腿痛,他们的双手如同“精准的健康调节器”,专业手法缓解着肌肉的紧绷;针对亚健康状态,从诊疗建议到自我保健方法,再到适合的运动方式,句句都贴合教职工的工作生活。这份“私人定制”的健康关怀,让疗养不仅是放松,更成了一次“健康充电”。
除了健康守护,身心放松与合作赋能的“双重旋律”也在工业观摩中奏响。教职工们走进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钢铁生产流程在眼前铺展——火红的钢水化作整齐的钢材,智能设备精准运转,工业文明的魅力与滨海风光交织。这场参观既是身心的放松,更是校院“医工+文化”跨界融合的首次探索,为合作打开了新的维度。
此次疗养活动,如同医工协同的“试验田”,在需求对接、资源协同、人才培养等方面结出了硕果。它让教职工享受到专业健康服务,更为双方后续共建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培育复合型人才,铺就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之路。
潮起渤海湾,协同向未来。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与北方工业大学将继续深耕医工交叉领域,让更多健康服务、人才培养项目落地生根,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校院协同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