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运动出汗后,有人觉得汗液带走了盐分,应该喝点电解质水来帮助恢复体力。但是一般情况下真的有必要吗?
电解质水是一种特殊用途饮料,添加了人体所需的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离子)及其他营养成分的饮品,其成分与体液相似,主要用于因出汗、发热、呕吐、腹泻等原因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及正常生理功能。根据国家饮料工业协会的团体标准,电解质饮料需添加钠盐、钾盐等可溶性盐类,以满足机体对电解质和水分的需求。
通常,运动营养食品(饮料)是专为运动人群(每周锻炼≥3次、单次≥30分钟、中等强度及以上)设计的。这些情况下可以适当饮用电解质水:1.进行45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如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长时间力量训练,特别是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2.呕吐腹泻时;3.持续高热时;4.高温环境下劳作时。选购电解质饮料时要看食品标签,即便宣传“0糖0脂”,还会有糖分的加入,一般建议饮用含糖量在6%左右的,耐受度最佳。慢性肾病、
心衰患者谨慎选择电解质饮料;高血压患者如没有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也不适合饮用电解质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料中的糖和钠含量,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普通人在平时正常饮食的情况下,每日补充水分1500~1700毫升就完全满足日常所需。可以通过尿液颜色来判断是否缺水,通常尿液为淡黄色表示情况良好,如小便颜色加深,需补充水分了。
一般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不必担心出汗引发脱盐,补水即可,电解质水也不会带来额外好处。运动结束后,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每次饮用100~150毫升,间隔10~15分钟,分次饮用。如符合上述需补充电解质的情况,可补充300~500毫升,避免过热过凉。若运动后已经是脱水状态,即体重下降超过基础体重的2%,应尽快补水,每丢失1千克体重需补充1升液体(含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