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病房里的“生命律动”:北大首钢医院用人文关怀为乳癌患者点亮重生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29 17:05:49 来源: 作者:乳腺疾病科 舒芳敏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宽敞的病房走廊里,柔和的灯光洒在地面上,暖意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的病房里静静流淌。舒缓的音乐如清泉般漫过耳畔,护士站在队伍前方,身姿舒展;身着病号服的患者们紧随其后,跟着节奏缓缓抬起手臂。“‘春风袭人’时,双手合十托臂轻触耳畔,似要接住一缕春日暖阳;‘春回大地’时,双臂呈波浪形前推再向两侧打开,仿佛正拥抱一片生机盎然的原野。”这充满暖意的教学场景,是科室主任王丕琳带领团队创编的康复操日常,也是“人文病房”里最动人的生命律动。

图片1_副本.png

“手术俩月了,胳膊还是抬不起来,家里还有孙子要照顾,以后的日常家务可怎么办啊?”曾有位患者在门诊诊室里,攥着王丕琳的手,声音里满是焦虑与无助。这样的困扰,王丕琳早已记不清听过多少遍。她深知,乳腺癌术后康复是患者重拾生活的关键一步,若忽视科学的功能锻炼,肩部僵硬、上肢水肿等问题便会接踵而至,不仅影响肢体功能,更会击垮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王丕琳带领团队深耕临床实践,反复打磨每一个康复动作,最终形成了这套循序渐进的康复操:术后2小时,患者便可开始握拳、曲腕的小幅度运动,用细微的动作预防肢体粘连;3天内,加入曲肘抓握训练,让上肢力量在轻柔的锻炼中慢慢恢复;5天左右,启动肩关节锻炼,从轻轻抬臂到尝试摸耳,每一个小进步都为患者积攒着勇气;到了恢复后期,“春风袭人”“春回大地”等兼具美感与功能性的动作,还能帮助患者矫正体态,让曾经“抬不起胳膊”的她们,逐渐实现“梳发自如”的日常,一步步找回对身体的掌控感。

微信图片_20251029134441_129_290_副本.jpg

每天的练操时间,是病房里最热闹也最温暖的“活力时刻”。护士们总是耐心地站在患者身边,手把手纠正动作细节。遇到因怕疼而不敢动的患者,护士们会俯下身轻声鼓励:“别着急,慢慢来,今天比昨天多抬1厘米,就是最棒的进步。”起初,不少患者动作僵硬,跟不上节奏,但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与病友的相互打气中,她们渐渐放松下来,从僵硬地模仿到流畅地舒展,脸上的愁容也慢慢被笑容取代。常有患者练完后,拉着护士的手要练习视频:“回家也能跟着练,这样就不怕耽误康复进度了。”

为了让康复之路“不停步”,科室的关怀延伸到了病房之外。团队精心编写了详细的术后康复手册,将每个阶段的锻炼要点、注意事项一一标注,让患者能随时查阅;同时,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康复操视频教程,患者只需扫码,就能跟着王丕琳主任和护士们“云练习”,即便在家中,也能感受到来自医院的专业指导与温暖陪伴。“康复操的核心,在于科学与坚持。只要患者肯动起来,哪怕每天只练十分钟,也能看到身体的变化,感受到生活的希望。”王丕琳的话语里,满是对患者的期许。

3_副本_副本.png

这套充满温度的康复操,正是北大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人文病房”建设的生动缩影。在这里,医护人员不仅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为患者驱散病痛,更以细腻的关怀为患者筑起温暖的港湾——这是康复路上耐心细致的答疑解惑,是看到患者进步时由衷的喝彩。他们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动作、每一次陪伴,让患者在肢体逐渐舒展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被尊重、被守护的温暖,重新拾起面对生活的底气。

如今,在北大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的病房里,每天的“生命律动”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在康复操的助力与人文关怀的滋养下,摆脱了术后康复的困扰,重新拥抱了有质量、有活力的生活。这病房里的温暖与坚守,不仅是医者仁心的生动体现,更照亮了无数乳癌患者的重生之路,让她们在律动中重拾生活的美好,绽放生命的光彩。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