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日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士长孙文喜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该评选为全国性表彰活动,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此次孙文喜获奖,源于她在岗位上的长期坚守与奉献。据悉,自2017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成立以来,孙文喜和护理团队在八年时间里守护了一千多位老人的生命尊严,让安宁疗护成为生命“终点站”的温暖陪伴。她曾获“首钢最美青工”“新京报第14届感动社区人物”等荣誉,发表《基于居家安宁疗护的延续性护理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应用分析》《安宁居家照护研究进展》等多篇论文。
推动行业标准
成立于2017年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是国内第一家拥有独立病区的三级综合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填补了国内同级别医院临终关怀服务空白,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为“北京市首批安宁疗护示范基地”。这里的患者大部分是癌症晚期预计生存期3至6个月的老人,疼痛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作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孙文喜深知责任重大,她和护理团队建立标准化疼痛控制路径,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镇痛方案,千方百计解除患者痛苦。一位曾在抗美援朝战争时奔赴前线的九旬志愿军老兵,刚住院时被晚期癌痛折磨得夜不能寐,孙文喜和医护团队为他仔细评估、准确用药,老人终于能够安稳入睡。孙文喜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医者的使命——不是延长生命的长度,而是守护生命的尊严;不是抗拒死亡的到来,而是让生命的谢幕充满温度。
运用先进疗法
安宁疗护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治疗,而是用精心照护去抚慰即将逝去的生命,让患者的最后一程过得安详从容。孙文喜深知,临终患者的心理痛苦常常比身体病痛更令人煎熬。为此她在临床积极开展尊严疗法、叙事护理等心理干预方法,前者通过面对面访谈挖掘患者的人生智慧,帮助患者以更有尊严的方式面对生命终点;后者强调通过倾听和共情提供心理支持,侧重于生命叙事的记录与情感疏导,二者的共同目的在于帮助老年患者梳理人生历程、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降低面对死亡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提升临终患者生命质量。
“每个生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每位老人都有独特的人生故事,我们陪伴、帮助老人梳理这些珍贵记忆,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孙文喜说。一位曾经搞航天科研的大学退休教授觉得最痛苦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自己“拖累了家人”,这也是很多临终患者的共同想法。“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让老年患者内心充满价值感和亲情温暖。”孙文喜尊重每位患者的生命自主权,倡导“患者说了算”的理念,通过生前预嘱确保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权,每位老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最后的生命时光。
深化人文关怀
患者的家属也会产生焦虑,甚至更严重。孙文喜和护理团队创新“家庭生命周期支持”模式,组织追思会和建立“哀伤支持小组”,累计为200余个丧亲家庭提供心理疏导。“面对生离死别,家属的痛苦往往比患者更深。”孙文喜说,“我们不仅要精心护理、照顾患者,还要安抚那些即将或已经失去亲人的家属。”
“结婚纪念日、生日寿辰、母亲节、父亲节等等这些特别的时刻,会成为家属最珍贵的记忆,我们希望每个生命在谢幕时都能留下温暖的瞬间。”孙文喜带领护理团队策划了“温暖行动”,录制患者与家属的感恩互动影像,为癌症晚期的老人送上鲜花和手写卡片,他们感动不已:“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能成为永恒的记忆,每一次互动都充满爱的温度。”
医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给予患者舒适、安宁与尊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医护人员打破了传统医疗对患者“治愈”的单一追求,重新定义了生命终点的医疗照护。“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它的质量;我们无法阻止告别时刻的到来,但可以让迎接告别的过程充满尊严。”这既根植于孙文喜深耕老年临终关怀事业的信念,也贯穿于她八年来始终如一的临床护理实践。尊重生命、维护尊严——正是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让孙文喜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诠释着不凡的坚守与奉献,展现出新时代首钢医务工作者敬老爱老助老的责任担当。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