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 第2期

精彩绽放 有你有我

北京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医科类)的讲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梦想中的舞台,从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更没想到我们创造了一个医院记录,面对北医11位专业评委、10位学生评委和38位来自北医各系统的讲课精英们,我获得了一等奖以及最佳演示奖,刚刚工作不久的骨科青年医师唐冲获得了二等奖以及最受学生欢迎奖。

12月22日清晨六点,教育处陈娜老师就带着我们参赛团队出发了。现场,为了让唐冲和我能够全身心投入比赛,陈娜老师、张光武主任、时晓钰医生、刘建玲护士长组成了强大的后援团,有人负责陪练,有人负责采风照相,有人负责餐饮、道具,有人观战其他选手实时总结经验。

午后,我和唐冲进入了比赛倒计时。陈娜老师反复说:“记住了,下面坐的都是支持你们的超级粉丝,大胆发挥吧!”上场前我们反复听了Rachel Platten的《Fight song》,那种忐忑的心情逐渐褪去,留给我们上场前最后的状态是“享受属于我们的20分钟,让评委记住我们!”

唐冲首先上场了,这位高颜值的年轻医生一开场的自信和精美的ppt演示一下子就吸引了评委和同学们的注意力。我们坐在台下,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唐冲的紧张,而是他那种泰然自若、张弛有度的台风。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一刻的体现。尤其是互动环节,唐冲走下台和同学们、评委们诙谐幽默地交流,得到全场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唐冲完美谢幕后,几位北医专家们走到骨科张光武主任身边竖起了拇指,表示了真诚地祝贺,这一场景也是今天比赛过程的唯一一幕。

如《Fight song》所唱“like a small boaton the ocean”,记得今年我院急诊科陈新老师为我俩做辅导时鼓励说:“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表现在北大的讲台上激起浪花!”站在台上的一瞬间,我忘记了一切,面对所有的专家评委和同学们,我要享受属于我的每一分钟。伴我一路走来的“陪赛团”和台下的几位专家们看到了我的最好发挥,看到了我的转变与进步。这其中的变化,只有他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并为之感动,而这其中付出的辛苦却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第二天当我们得知此次参赛的佳绩时,第一感受绝不是高兴,而是感动,这个荣誉不属于我们个人,而是始终站在我和唐冲身后的这个优秀团队,感谢培养我12年的医院和心内科,感谢教育处给予我的信任和帮助,感谢我们历届赛手们的倾心辅导、鼓励和经验,感谢北医的专家评委来我院的亲临指导,还要感谢为我们贡献每一个修改建议和创意火花的同事们以及我的家人对我无限的包容、理解和支持。

回首过去的3个月,我们和历届赛手一样经历了痛苦、纠结而却精彩难忘的过程。我俩除了要完成日常临床工作,休息和家中的时间都用来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搜集各种资料,思考每一个细节。在大赛的最后一个月我决定更换选题,经过和唐强主任以及往届优秀参赛选手陈学智、刘坤的商量,我选择了心包压塞。但是此时的改题意味着一切都要重头开始,还记得北医的辅导老师得知我要改题,举起大拇指说:“你的心态太好了!”那时,我都听不出来是夸我还是替我担心。后来得知我的选题因为是大赛举办16年以来的第一例,赛场引来了评委们的高度关注。

我已经快40岁了,这次比赛或许会是我工作中最后一次讲课比赛,我和唐冲是代表医院参赛,我希望自己不留遗憾,最后的一个月也就成了我破釜沉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的日子。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和心内科的各位同事多次进行关于心包压塞、心包疾病的讨论,重新阅读心包疾病的国内外专业书籍,整理思路,教案设计、修改、创意、美图,ppt的反复改版,甚至赛前一天,我的搭档唐冲还在帮我修改动画设计。我的参赛道具,心包模型的构思和实施都是由心内科的护理团队帮我完成的,也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心内科陪练团队帮我调整措辞与讲课逻辑,完全以学生的身份和状态不厌其烦地听我一次次的试讲,帮我一次一次的提高。

应该说,正是由于自己的艰苦付出,团队的全力支持以及共同对梦想的追求,让我们克服了一道道难关,让我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完美跨越。最后我想说:成绩是重要的,但这次比赛更重要且有意义的是,在北医人的眼中,首钢医院人的披荆斩棘、一路前行的斗志和进步更让大家为之震撼和钦佩,大家相信也祝福,我们医院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心内科 王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