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 第191期

首秀收获胜利 赛后分享感悟 逐梦何惧风雨,相信未来的我们必将成为一支MDT强队

从3月的明媚初春到9月的飒爽清秋,历经城市赛、区域赛、半决赛和总决赛激烈角逐,由我院胃肠外科、肿瘤内科、肝胆胰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青年医师组成的MDT团队,第一次参加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组织的消化肿瘤精英论坛——全国扬(Young)帆MDT大赛并荣获季军和“协作共赢团队奖”。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新时代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青年人自信自强、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们将每一次比赛当作一次不断学习、不断突破的机会,精彩的表现给专家和同道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精彩的表现之后,他们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和感悟。

未标题-1.jpg

影像科 王娟:通过比赛,让自己对直肠癌患者的诊断、治疗、评效、预后有了整体的认识,再从中去思考如何将影像工作更加贴近临床的需求。例如,对于肝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平时我们关注究竟是不是转移瘤?如果是,有多少?最大的多大?但现在自己会思考的更多:肝左右叶是否都有病灶?与下腔、肝静脉、门脉这些大血管的关系如何?肝尾叶是否有病灶?是否有肝动脉的血管变异?因为这些都与肝胆胰外科下一步的手术计划密切相关。与大家一起讨论病例的机会越多,就会让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越多。在比赛准备过程中,我认真学习指南和文献,对指南反复看了多遍的时候会突然领悟明一些问题。例如,结直肠癌诊断时的I级推荐,当时看到了胸部增强CT是一级推荐,但只是看到而没有理解。和大家讨论后,突然认识到它的意思:一个首诊结直肠癌的患者,在诊断检查时应该强力推荐他做胸部增强CT,而不是平扫CT。因为小字注释里提到,增强CT能够更好的帮助发现锁骨上及纵隔的淋巴结情况。如果比赛时患者没有提供胸部增强CT,而在后续治疗中出现了锁骨上区的淋巴结转移,初始诊断时未作胸部增强CT是一个失误。文献的阅读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收获较多,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对自己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未标题-2.jpg

病理科 王云帆: MDT比赛的过程更是我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特别是在比赛的准备阶段,通过和队友们的多次讨论和学习,接收到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增加了自己对相关学科的理解,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和诊断思路。MDT比赛的过程是享受的过程,享受了收获友情的快乐,享受了团结努力、相互扶持的情意;MDT比赛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收获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收获了临床知识的丰富,收获了临床视野的扩展,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机会经历的。MDT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作为病理医生,我们的任务和责任还将继续,我们始终要担当好临床诊疗策略的幕后助力者。如何更好的为我们的MDT团队做好幕后工作,我想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更加精准的病理诊断,才能在今后MDT实践工作或MDT比赛中,真正为MDT助力,这也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未标题-3.jpg

肝胆胰外科 司振铎:作为肝胆胰外科的年轻人,比赛当初自己是很紧张的,因为我们这个MDT团队都很年轻,但后来的成绩也证明了年轻的团队所迸发出的力量同样也是无穷的。通过城市赛、区域赛、半决赛和一只只强队的过招,让我们收获了自信,只要努力我们也不比别人差,但比赛的交锋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我们抱着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心态,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盲点,查文献,讨论病例,磨合排练,全力备战总决赛。虽然我们是一支青年的队伍,临床经验不足,但是我们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经过紧张的准备以及夜以继日的努力,在南京总决赛上我们发挥出了水平,赢得了掌声与赞扬,展现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青年人的风采。比赛的名次已感觉并不重要,我们每个人有成长、有收获才最重要,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这是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学习到的东西。

未标题-4.jpg

胃肠外科 高庆坤:关注青年医师成长,注重多学科交流,发挥各学科的优势,从而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这是此次比赛的宗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青年MDT团队始终相信,“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凝聚产生更大力量、团结诞生更多希望!青年强则医院强,成绩代表着业界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力的肯定,更满载几代首钢医院人对青年医生的殷切希望。几度风雨春秋,期盼后学争辉。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一个单位的生命力,就在这种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延绵于升华。回顾这一路比赛晋级的历程,团队每个成员最大的体会就是感恩。感恩医院和科室的栽培,感恩顾晋院长,雷福明主任提供的机会,感恩各位参赛同道和评委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更感恩我们的每一个队员所作出的努力,从稚嫩青涩到沉稳成熟,这个系列赛见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也让全国的同道听到了我们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声音。

未标题-5.jpg

肿瘤内科 黄丹丹:作为一名2017年入职的青年医生,有机会参加扬帆远航MDT比赛我感到非常幸运。历经6个多月的高强度准备,3000多公里的长途跨越,让我从一个临床菜鸟成长为肿瘤入门的新手,而诸如心智历练、理论实践方面亦是收获颇丰,整个过程节奏略显漫长,回味起来却又充满酸甜苦辣,有深夜里苦心准备的辛酸,有会议室相互讨论的温馨,有火车上思想碰撞的尽兴,有宾馆里赛前演练的紧张……以下是我从比赛中得到的些许体会。

第一章 城市赛——初生牛犊青涩稚嫩

2019年3月初,在我一脸懵圈、毫无准备的状态下,接受了参加扬帆远航消化道肿瘤比赛的紧急任务,作为一名从未在肿瘤临床实践过的规培轮转生,我内心无比忐忑。在短短半个多月里,从零开始努力,通过仔细学习2018年结直肠癌领域的新进展,耐心聆听往年历届比赛视频,总结归纳其他优秀团队的比赛经验,并且分享给我们团队的每个队友,我逐渐形成了对肠癌规范诊治的初步认识,但离熟练掌握还差的很远很远。因此抱着不被淘汰的心态我们参加了2019年4月27日与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的第一轮城市赛,赛前更是紧张到失眠,没想到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这可能与我们团队的精心准备密不可分,无论是在办公室、火车上、餐桌上、宾馆里,到处都有我们团队这群年青人热烈讨论专业知识的身影,也确实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章 区域赛——渐入佳境愈加成熟

在第一次城市赛的意外突围之后,我突然增加了一些自信,也总结出了我们独特的制胜法宝——引经据典,也就是每一个治疗决策的决定都是建立在相应的临床研究或国际指南之上,所以我翻遍肿瘤相关的十多个微信公众号—肿瘤资讯、肿瘤时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一、肿瘤医学论坛、全球肿瘤快讯、医师报肿瘤报道,学习最新结直肠癌诊疗进展,并总结归纳成相应的学习专题。我略有自信地参加了2019年7月12日的MDT 区域赛,和北大三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同济附属东方医院这些全国高水平团队同台PK,我们这个经验不足的年轻队伍,意外中的意外,竟然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突破城市赛、区域赛,即将迈入全国的半决赛!正所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通过两次大赛的磨练,我们团队成员之间彼此更加默契了。

第三章 半决赛——不负众望突破自我

随着赛事的逐渐开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们要迎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此时正好恰逢2019年ASCO、ESMO国际肿瘤学大会召开之后,许多专家也开始全国巡讲,为中国医生带来国际上的最新肿瘤进展,我也借此机会,学习了多个肿瘤相关APP,比如肿瘤医生、临床肿瘤圈、壹生等上面的系列课程,包括转移性结直肠癌优化管理学院、北肿结直肠肿瘤论坛、复旦肿瘤医院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复旦中山肿瘤大讲堂、中肿内科大查房、结直肠癌治疗大师班,通过聆听大师讲解,自己对临床指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也总结归纳出了比赛最常遇到的争议或难点,比如新辅助治疗进展、转化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后早期复发、二线靶向药物跨线、免疫治疗、三线治疗等相关内容。在做足充分准备之后,2019年8月2日我们前往沈阳参加半决赛,与全国六家强院一起比赛。面对更强劲的对手,我们也是泰然处之,沉着应对,最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挺进全国四强,晋级全国决赛!

第四章 总决赛—安心定志厚积薄发

由于总决赛时间紧迫,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积极准备,还要面对中日友好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这些全国优秀的团队,所以这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查漏补缺、实战演练,我们每天下班后无论工作再忙再累,都会准时在胃肠外科办公室集合,进行高强度高质量的病例讨论。我个人也同时把近一个月全国结直肠癌相关的新进展认真学习了一遍,并在深刻理解后总结归纳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才有了2019年9月8日南京全国总决赛上我们青年团队的华丽绽放。虽然略有瑕疵,时有紧张,但也展现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肿瘤MDT团队出手不凡的风采,让许多全国著名的肿瘤学专家记住了我们的名字。

回顾整个比赛无比艰辛的过程,作为此次比赛最年轻的青年战队,我们从一开始抱着不被淘汰的自卑心态到总决赛的信心满满、胸有成竹,我们每一个人都犹如春笋一般克服重重困难,破土而出,崭露头角,同时我们也在真正践行着“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团队口号精神。然而我们不应只满足于现状,正所谓“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只有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地突破自我、节节攀升,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青春不畏挑战,逐梦何惧风雨,我相信未来的我们必将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MDT强队,加油!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