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 第5期

新职工“疫”往无前 勇担重任守初心

2020年9月,我作为一名耳鼻咽喉科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工作,加入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这个大家庭。初入医院我的工作就与抗击疫情密不可分,在医院的统筹安排下,我一边快速融入科室日常工作,一边积极报名参与到医院各项防疫工作中来。之后通过多次专项培训和院级、科级的检查指导,我对院感防控工作也有了更深地理解。我深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只有勇于承担责任,历练自己,才能更加快速地成长。

2020年10月,我报名参加了医院发热门诊的支援工作。发热门诊主任张丹带领我们参观发热门诊,并详细为我们讲解日常工作流程及制度。发热门诊承担了我院发热患者的筛查任务,为院内医患人员筑起了第一道防疫屏障。作为发热筛查的前线哨卡,我们不但要为患者提供最安全、周到的医疗服务,更要做好自身防护,避免出现院内感染。在这个方面,发热门诊有着清晰的三区三通道,在经历了洗手、戴帽子、戴口罩、穿防护服、戴面屏、穿鞋套、戴手套这一整套流程后,才可以通过清洁区、半污染区进入工作区(污染区),程序虽然繁琐,但却为所有医护人员提供了满满的安全感。

发热门诊每天要接待大量患者,其中不乏危重症患者。一天晚上我值班,一位模样稚嫩的小姑娘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中年女性来就诊。患者症状为间断发热、腹痛1周。在询问病史后,我建议她做了腹部B超检查,然而检查结果却让我们震惊。患者右肾有一个12cm×15cm的巨大占位,肝脏、胸椎也有多个转移灶。在震惊于肿瘤如此巨大的同时,我们迅速请泌尿外科和影像科的同事前来会诊,最终确认为肾癌晚期。为了避免给小女孩和患者本人带来二次创伤,我们选择向患者暂时保密,以需要输液留观为理由联系了患者的成年家属,仔细交代了病情,最后我配合相关科室为患者办理了入院手续。忙完这些事后,墙上钟表的指针已经指向夜里12点。

2020年12月,我又主动请缨,报名加入了石景山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医疗队。疫苗注射虽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完成一次接种流程,需要从诸多环节统筹协调,准备物资、布置场地、登记信息、接种疫苗、观察留置、反馈信息……各个方面都不能出现一丝疏漏。我负责的工作是协助接种者签署接种知情同意书,我们每天接种量在2000—3000人左右,平均到每个医生至少需要接待200个受种者。刚接触这份工作时,我不熟悉工作技巧,隔着口罩说话声音小,许多接种者人听不清,于是我又开始拼命扯着嗓子向受种者一条一条讲解注意事项,不到两个小时,我便出现了声音嘶哑、发声困难的情况。

作为一个耳鼻喉科大夫,我深知再这样下去,没几天我就会失声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我摸索着调整了讲解方式,采用重点询问,个别答疑的方式,结合我自己接种时的亲身感受,抚慰准备接种第一针受种者的焦虑情绪,最后排除有无近期急性感染及怀孕等情况,做到没有疏漏,重点突出。在接待接种第二针的人群时,则会详细询问受种者接种第一针有无不良反应,并向受种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安抚。就这样我一边工作,一边进步,逐步累积经验,最终和同事们一起圆满完成了接种任务。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医生,我渴望用自己所学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和帮助,切实履行医生的天职。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营养剂和催化剂,也是最好的磨刀石和试金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中,我愿用实际行动成为这个战场上英勇奋战的生力军,体现出身为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耳鼻咽喉科 罗凯)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