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 第7期

参观海明威故居(下)

能参观基韦斯特岛海明威故居是我们意外的收获,原本想利用假期带着女儿从迈阿密坐游轮去领略加勒比海的美丽风光,上了游轮才知道,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基韦斯特岛是海明威长期居住地,并在此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基韦斯特岛是美国最南边的岛屿,与古巴隔海相望,被称为美国的“天涯海角”。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走出橡树园的海明威加入了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多项荣誉奖章。然而,伴随着荣誉的是他身上多处的伤痕和对战争的反思。1928年,海明威和他的第二任妻子重返美国,当他们来到基韦斯特岛,便爱上了这个气候温暖、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小岛,并决定在此安居。

傍晚,从迈阿密码头登上游轮,经过一夜的航行,当旭日刚刚从东边升起的时候,我们便来到了这个平静祥和的小岛。岛上到处鲜花绿树,老榕树、木棉树更是随处可见。人们漫步在小街上,休闲而惬意。海明威的故居坐落在一条幽深而洁净的街道上,故居的对面矗立着一个高高的白色的灯塔,灯塔下盛开着红色的木棉花。

朴素的红砖院墙之内是一栋西班牙风格的两层小楼,庭院里有几株高大的棕榈树。海明威的写作间在这座小楼的二层,圆木桌上,摆放着一台老旧且磨损严重的打字机,书房的四壁布满了书架。正是在这间屋子里,海明威迎来了多产期,创作了《死在午后》、《非洲的青山》等长篇小说以及《乞立马扎罗的雪》、《佛兰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海明威一生勤于写作,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常常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打鱼和写作,是海明威在基韦斯特岛的主要生活,他尽情享受着大海的乐趣,经常出海捕鱼,并结识了不少渔夫和船长。《老人与海》的灵感就源于他在这里的生活。

离故居不远处的的十字楼口,是海明威经常光顾的邋遢乔酒吧(SLOPPY JOE’S BAR),所有临街的门窗全打开着,灿烂的阳光和温柔的风沿着打开的门窗涌进来,照亮了桌椅,也照亮了酒吧里挂满了的海明威照片和画像,年轻的,满脸大胡子的……酒吧门外的街角一棵木棉树下,是一位正在画画的老人,穿着当地独有的的花衬衫,戴着草帽,留着海明威式的大胡子,画摊上全是海明威的画像。与老人闲谈,我得知每年7月份这里都会举办海明威模仿秀,到时小岛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海明威”。由此可见,海明威和他的精神已经融入岛上每个人的生活中了。

告别老人,沿着小街走不远便来到了海边。加勒比海湛蓝的海水拍打着海岸,仿佛听到了打渔老人的呐喊:“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要表达的思想。

这就是海明威的人生,海明威是一片大海,因为他的精神。  (泌尿外科  王义)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