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 第8期

十年坚守着的是与患者的亲情

从无到有 一步一个脚印

十年前苹四社区是一个平房和老旧楼房合并的小区,居委会冬天取暖还要自己烧煤,一张像样的办公桌都没有。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赵继红大夫等医务人员来到苹果园社区,把根扎在了这里。夏天,赵大夫和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其他医护人员把血压计支在小院的树下,冒着酷暑为居民义诊;冬天,她们就挤在只有一平米面积的桌边上为居民看病。

前来就诊的居民大多以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低收入患者和残疾患者偏多,赵继红不仅要负责为患者量血压,她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情况,再有针对性的向病人交待治疗方案、调整用药剂量、进行心里疏导。有的老人听力障碍,赵大夫要反复大声叮嘱,如果老人还是听不明白,赵大夫就不厌其烦地大声说几遍或在纸上写出来。她说:“我多说上两句话不算什么,我们每一句话与病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这是我的责任!”

扎根社区 十年如一日

在社区党建服务中的“利民、爱民、惠民、助民、安民”的五民工程中,中心独自承担了“爱民工程”,并成立了“苹果园健康俱乐部”。这一服务载体创新了社区医疗服务模式,赵大夫等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

每逢周二,赵大夫就早早来到社区活动中心为大家开展健康科普。她给大家带来健康知识,反之居民给予了中心工作者的高度信任。十年前,中心的就诊率只有30%左右,除一些必须在这里就诊的患者外,大多数患者还是到大医院看病。随着中心设施不断改善和赵大夫等医务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耕耘,越来越多的居民们把中心做为医保机构的首选,有的居民把一家老小的医保机构都改到了中心。

赵大夫还接诊过一位殷师傅,老师傅自称感冒着凉没有大碍,但赵大夫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断定他心血管出了问题。经过心电图检查,老师傅的心血管果然出现了严重阻塞。赵大夫将老师傅转到了上级医院治疗。主治医生称,心血管疾病同许多病一样,早发现早治疗十分关键,如果没有基层医护人员把好第一关,病人会非常危险。

杨大妈行动困难,去医院看病成为最头痛的事。自从赵大夫来到社区后,老人不再苦于大医院和家之间的往来奔波。现在她一出门就能到中心看病,有时还能享受到赵大夫的上门服务。老人逢人便夸:“我有赵大夫这么好的闰女,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

承前启后 传递大医精神

在赵继红十余年的社区卫生工作中,通过和基层社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有8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学会控制自己的血压。2009年苹四社区居民授予赵继红“荣誉居民”称号,2012年赵继红被石景山区科协授予“社区科普志愿者之星”荣誉称号。十多年来她把一腔工作热情奉献给了她所钟爱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定“扎根基层、服务社区”的理念,她不仅坚守的是救死扶伤的大医精神,更坚守着与患者的深情厚谊,不愧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苹果园社区街道  马琳)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