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 第11期

《做抑郁患者的“魔镜”》读后感

读完《做抑郁患者的“魔镜”》这篇文章,颇有感触,尤其对那句“对病人内心体验的理解和积极关注”印象非常深刻。精神科来访的患者重则精神分裂、狂躁抑郁,轻则失眠焦虑,无论哪一种,内心都充满了无边的痛苦,而他们的痛苦又常常难以得到别人安慰和理解,而诊室往往就成了他们心灵的避难港,医生变成了他们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

患者躯体不适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心酸、心痛、不安和愁苦,只是患者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躯体上,顾不得自己心理上的不适了。而这时,“对病人内心体验的理解和积极关注”还是否有必要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患者的心理状态是需要调整的。

也许我们不能像专业心理治疗人员一样给患者相应的指导,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努力朝“对病人内心体验的理解和积极关注”的方向前进。当患者坐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当他们以一种不安甚至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们的时候,只要我们能稍稍顾及一下患者的感受,一句贴心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也许就如春风温暖患者的心田,让他们忧愁的心灵得到慰藉,让他们感受到医生的内心真正是在关心自己,从而帮助他们早日康复。(精神科 宋翠林)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