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是目前药物治疗心衰的主要方法,前三项改善症状,立竿见影,后者改善预后,细工慢活。但无法根治的慢性顽固性心衰,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差,再次住院率高,非药物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给慢性顽固性心衰带来新的希望。
利尿可减少心脏前负荷,但导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影响疗效。多项研究显示,血液超滤在改善液体潴留、减轻体重和减少短期心衰再住院率等方面优于利尿剂。既往使用血滤,需穿刺动脉、平衡电解质,且可能出现低血容量、继发感染,无法普及。新型外周静脉心衰超滤脱水技术,不需要使用置换液和透析液即可达到单纯超滤脱水作用,可用于普通病房,临床应用效果良好。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阜外医院外,我院心血管内科亦已成为开展此项技术的首批北京市三家医院之一。
减少前负荷的方法还有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此方法可增加胸腔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肌负荷,增加氧分压,降低氧耗,改善心肌缺血,可更快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目前已成为心血管内科治疗慢性心衰急性恶化或急性肺水肿的“利器”。
强心治疗改善症状,但不能改善预后,甚至增加心衰患者猝死的几率,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对于窦性心律,QRS间期>120ms,射血分数≤35%的中重度心衰患者是首选治疗。通过观察近1年已置入CRT或CRT/D的患者,发现疗效显著。顽固性心衰多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衰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自动识别恶性心律失常,减少病死率。
(心血管内科 颜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