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如何做科研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增长和临床疗效的提高离不开科研工作的支撑,可以说,科研是临床诊疗思维的创新源泉。
要搞好科研工作,个人认为需要做到如下四点:
第一,要勤学。即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坚持每天查阅文献,了解最新的专业信息和研究动态,从中寻找创新的灵感。从读研究生的第一天起,我的导师就谆谆教导我:“研究生的首要工作就是查阅文献、研究文献,从中搜集有用信息,进而凝练成自己的科研思路”。从那以后,我养成了每天至少阅读十篇文献的习惯,我的电脑硬盘大部分都用来分门别类的存储这些文献,读博期间帮助导师成功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就得益于此。
第二,要审问。临床工作中有太多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时刻用“为什么”的态度去审问,从个别现象中凝练出一般性问题,进而通过科研的方式来回答和解决问题。我们一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而建立该病的中医病机假说是研究的关键,但古代文献中并无此病名,这就需要我们从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凝练出创新性的病机假说,而不是因循课本上的传统病机理论。
第三,要有恒。科研工作是一种探索性工作,往往要耗时多年,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要完成一项课题就得要战胜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和困难,要有坚持不懈地探索精神。如一项指标的检测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实验,一项技术的成功需要经历反复的失败,一项数据的获得需要成千上万个数据的积累,研究过程充满痛苦和煎熬,因此就要求研究者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者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要协作。科研工作需要团队协作,一方面某项科研工作需要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另一方面也需要科研团队成员之间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一项课题从申报,到立项,再到研究,直至结题,这个过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要求课题负责人的宏观决策,课题管理人员的组织调度,主要研究人员的刻苦钻研,专家学者的针对性指导,统计工作者的科学统计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一项科研工作。
李步满,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与了国家“十一五”、“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攻关、北京市中医局科技提升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及多项国家中药新药的临床研发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