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 第8期

说说常见的马拉松手术

6月21日早9时到22日下午5时,福建协和医院的三位神经外科的医生为一名脑部同时长动脉瘤、脑肿瘤等多处肿瘤的病人,做了六台不同的手术。手术历经32小时,几乎两天一夜。手术成功后,医生直接累瘫在了手术台边。近日来,网上照片热传,各大网站转载,微博评论破万,网友传递着对医生为生命而战的深深敬意。什么样的病情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耗时这么长,《健康时报》记者采访了我院、北京协和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等五家医院、不同科室的外科医生,其中包括我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祥华和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光武。两位专家讲解了各自领域内的“马拉松手术”。

泌尿外科:很少超过10小时

比起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的“马拉松”手术就少了很多。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祥华教授介绍,泌尿外科耗时最长的手术是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手术了,一般要6小时才能完成,赶上病人术中出血、血压不稳等情况可能会延长,但一般很少超过10个小时。

之所以耗时较长,张祥华教授解释,手术不光要将膀胱切除,同时需要完成盆腔淋巴结清扫,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然后需做阑尾切除,接下来是截取一段回肠代替膀胱的储尿功能,完成输尿管植入,再进行回肠端端吻合,恢复肠道的畅通,之后需要将截取的回肠通过皮肤造瘘口引出体外,最后还要再次检查手术创面是否出血,留置伤口引流,缝合手术切口。每个步骤都必不可少。

“我最长的手术时间是8小时。”张祥华教授说,在泌尿外科,手术时间延长一般都是被迫无奈,那次手术就是为一位患者做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手术,结果病人在术中出现了盆腔手术创面渗血。原来,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手术前确实也按规定时间停药了,可是切除膀胱后,盆腔手术创面总是渗血,没办法,就不停地找出血点,通过各种方法压迫止血,直到认为满意、没有明显出血后才结束手术。

还有一次延时是为一位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做微创手术,做手术时发现,这位患者不光是前列腺增生,还有膀胱结石,手术前由于病人带了尿管,超声检查没有发现结石,这就出现了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的地方。这时,需要同时处理膀胱结石与前列腺增生,手术时间就会延长。但是由于这类患者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做手术需要把两条腿分开翘高垫起来,手术时间过长的话,血液循环不好就容易出现血栓,对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影响。因此,一般的医生都会控制这类手术在两个小时左右,有时膀胱结石较多可能手术要超时,这时就需要和家属交流,为了患者的安全只能先处理膀胱结石,前列腺手术就安排在下次再做。”

手术时间延长后家属非常焦急,因此如果患者需要做长时间的手术,张祥华建议在手术前尽量告知家属预估的手术时间,尽量减少患者的担忧和不必要的等待。“对于外科大夫来说,追求的绝对不是马拉松手术,而是在没有并发症的基础上想办法通过技术研发、经验的积累等将手术时间尽量缩短。”张祥华教授打了个比方,做手术就像我们坐飞机一样,坐到美国需要12个小时,还要有2个飞行员倒替呢,飞行延长时间也不能超出太多,否则旅客和飞行员都受不了。

骨科:连续多台手术式马拉松更常见

记者见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主任张光武教授时,他正准备上一台手术,已经换好了手术服等着采访完就马上投入工作,午餐盒饭躺在办公桌上还没来得及动,此时,已经是下午一点。

“对于骨科大夫来说,一台时间特别长的手术还真不多,十多个小时就算时间很长了。”张光武教授介绍,像关节翻修、脊柱矫正等手术是骨科中耗时比较长的。还有一些特殊病人如瘫痪病人、反复骨折的病人、精神病人等,为他们做手术耗时会更长一些。

“如果病情允许且有条件的话,我们还是提倡这种马拉松式手术由一个团队接力式完成。多年前,第四军医大学完成一例10个断指再植成功的手术,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完成的,我非常欣赏他们科学的态度。”张光武教授说,不过有时大夫做长时间手术也是很无奈的选择,一些医院能做复杂手术的大夫太少。

张光武教授拿了30多年手术刀,个人最长手术时间是从第一天傍晚六点多钟做到第二天早上,“当时为一位被闸刀斩断了三个手指的小伙子做断指再接。”提到这位患者时,张光武感到有些遗憾,“给他接活了两个指头,最后一个没成功。原因是人太累了,吻合血管的质量下降。”做断指移植是个精细活,每个手指头都要吻合一个动脉两个静脉及各个血管,指动脉、指静脉比火柴棍还细小,在8倍显微镜下,每个血管要缝八针,还要用钢针做手指骨固定,医生要一直以一个稳定姿势端着手,动一点都不行。

一般碰到这种预期时间会很长的患者,张光武教授介绍,团队都会做充分准备,明确人员梯队,有严格的术前病例制度,根据病人情况提前准备多套手术方案,把手术中的每一步细节都讨论到位,就连最简单的手术顺序问题都要提前确定。“这不仅是为了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来说也能降低手术风险,减小创伤,少受罪。”张光武教授说。

“像前两天接诊了一个同侧大腿同时发生两处骨折的病人,预计手术时间会比较长。”张教授介绍,由于这位患者患过小儿麻痹症,大腿股骨非常细,肌肉萎缩无力,骨质疏松。在术前讨论时,首先要确定手术顺序,考虑不同手术顺序相互间的影响;其次要确定手术方法。治疗骨折常用的方法有钢板螺钉固定和髓内钉固定。由于病人股骨发育异常,骨髓腔很狭窄,预计髓内钉固定可能有困难,我们决定为患者准备两套手术方案,并特意准备了小直径的髓内钉。手术中发现,股骨粉碎性骨折较术前评估严重,无法使用钢板固定,改用髓内钉后,手术顺利完成。

“我在手术前绝对不会喝汤水喝粥,首选吃包子,扛饿还有菜有肉。”张光武教授介绍,“其实大部分时候,骨科医生一天会连续做几台手术,从早上做到晚上是常态,2014年科室预计会达到1000台手术量,平均每个工作日会安排4台手术,最多的一天要做8台手术,如果来了急诊病人,还要接着做,不过医生在两台手术之间也是可以休息放松一会的。”他说,即便自己每天的连续手术时间已经不算短,但比起京城一些骨科专科医院的医生,还是差一些,他们的手术室昼夜不停地在运转。”

“严格执行有关手术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合理安排工作节奏,提高团队整体业务技术水平,是保证手术质量,尽可能缩短马拉松式手术时间的有效措施”。张光武教授说。

(健康时报 韦川南) 本文已刊登在2014年7月10日《健康时报》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