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简称中心)由普通放射、CT、核磁共振、核医学等专业组组成,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治医师11人,住院医师10人,技师2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者10人。
影像中心已经实现放射摄影和诊断的全数字化。科室先后引进了多台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其中有3台高端CT机(包括320排螺旋CT,64排螺旋CT,64排微平板CT);2台超导核磁共振成像仪(包括 3.0T 磁共振、1.5T超导磁共振),DR机共计 4台,床边数字DR机3台,1台数字胃肠机,数字乳腺钼靶机、数字化口腔曲面断层仪、双能X光骨密度仪。核医学室拥有先进的ECT机。中心具有一流的RIS系统、PACS系统,并在2013年实现全医院PACS系统覆盖,为医、教、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软硬件保障。
目前中心开展了多项MRI成像技术,包括全身各部位MR平扫,增强、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乳腺三维容积动态增强技术等;各种螺旋CT扫描成像技术,如全身各部位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血管成像、二维及三维成像等技术,全脑灌注和仿真DSA技术,一站式胸痛三联征扫描技术,无金属伪影成像技术,低剂量检查技术(可以自动控制辐射剂量,并实现在大幅降低扫描剂量的情况下清晰成像);各种普放检查,如数字化乳腺钼鈀摄影,DR(数字化X摄影)技术有双能量减影,组织均衡技术,脊柱及四肢长腿拼接技术等。
中心注重教学及科研工作,连续举办的多届北京西部影像论坛,已成为科室的一张名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学专家每周共同参与中心会诊和教学工作,在提升科室医疗及教学水平的同时,使医院的疑难危重患者也能够及时享受到免费的专家会诊。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三峡大学、辽宁医学院等院校的实习基地,中心承担着大量的学生教学工作,并承担着外院医生的进修任务。中心每年在核心专业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一些科研项目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类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