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两会专题】10年胃肠镜检查量增加1000万!专家:大部分人可以先做居家初筛

发布时间:2022-03-08 09:05:23 来源:健康时报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 邱越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2012年,全国完成胃肠镜检查约2800万例,到2021年,这个数据大概是3800万例,过去10年,每年的检查量增长了1000万例,老百姓健康的需求、结直肠检查的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

3月6日,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和健康时报社策划的“2022年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诺辉健康CEO朱叶青就“居家检测,倡导肿瘤早筛早治”分享真知灼见,为两会建言献策。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在全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总体来说,最近几年发病率仍在逐渐上升,除了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影响外,随着筛查手段的发展,公众筛查的意识在提升。”顾晋院长分享道。

微信图片_20220307112915_副本.jpg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左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左三),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诺辉健康CEO朱叶青(左一)。曹子豪摄

 

 

难预约、检出率较低

消化道肿瘤早筛的两大痛点

 

在2019年两会前夕,健康时报走访、调查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发现,在北京做肠镜检查特别是无痛肠镜,等待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半年,最久的有达到1年半的。
两年过去了,这个情况有缓解吗?

“据我了解,以北京的三甲医院为例,如果要预约无痛肠镜,短则三个月,中等大概半年,最长的可能真的有要等一年半的。”王贵齐主任坦言。

顾晋院长解释,这个问题背后主要有三点原因:医院的内镜设备有一个更新维护的周期;培养一个好的内镜医生,也需要较长的周期;还有一个问题仍然有不少老百姓约内镜的时候有一个“约大专家”的心态,这背后映射的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水平发展不均等问题。

“胃肠镜应该是用来精筛和诊治的,但是目前大多情况下我们把它当成初筛的工具了,每年3800万例胃肠镜对于肿瘤或者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不高,比如,癌前病变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并不高,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初筛,检出率可能只有30%左右。”王贵齐主任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一些患者来讲,可能也是一种过度诊疗。

 

 

防控消化道肿瘤

14亿国人需要一个“漏斗”

 

“依据我们的指南,我国有1.9亿人是消化道高危人群,如果这些人都去做胃肠镜,3,800万和1.9亿这两个数字之间,供需差还是很巨大的。”王贵齐主任谈道。

那么,适合14亿国人的消化道肿瘤早筛应该怎么做?三位嘉宾达成了一个共识——在做胃肠镜之前,要设置一个“漏斗”,把真正需要通过胃肠镜诊疗的人群筛出来,提高筛查效率。

朱叶青先生强调,这个“漏斗”必须跟临床路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分级诊疗的方式,是对传统方法更有效的补充,提升高风险人群的依从度,并有效提高肠镜等宝贵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普通人群或者是一些高风险的人群,可以先进行一个初步的筛查,阳性人群再去到医院,通过肠镜或者其他的方法诊断和治疗。

“肠镜检查是有痛的、有一定风险的、整个过程也是相对复杂的,所以临床中,患者做肠镜的依从性比较差;但如果有一个初筛的手段证实某个患者确实是高危人群,他去做肠镜的依从性会明显提升。”王贵齐主任说,“我们最终不光要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更要降低它的发病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提高真正的高危人群肠镜的依从性。”

现在,胃肠镜前的初筛,已经有了国家认可的工具!2020年11月诺辉健康拿下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证”,2022年初,又拿到了国家药监局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的“第一证”。

朱叶青先生谈到,“对付恶性肿瘤,单单依靠我们现有的医疗资源去诊断、去治疗,是很难负担的。诺辉健康之所以选择了早筛这个赛道,也是希望通过利用新的检测技术,找到用户能够接受的好方法,去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更要去降低它的发病率。常卫清和幽幽管的获批,打开了行业合规化的大门。”

 

 

打通初筛、精筛、诊疗闭环

居家检测结果纳入医疗机构互认体系

 

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指出“满足国家级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国家级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全国。”
 

那么,居家检测的结果被医疗机构认可,接入医疗机构的诊疗闭环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漏斗”作用。

王贵齐主任说,10年前我们不敢想象,今天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些检查检验结果能够实现互认,但今年3月1日,办法已经正式施行了。现在,我们有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还有第三方做质量监控和质量控制,随着居家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检查结果将来有望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可。

顾晋院长也强调,很期待居家检测结果被纳入到医疗结构的认证体系当中,这意味着老百姓看病更简单了,医生看病的效率也更高了,也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医疗保障体系更上了一个台阶。

朱叶青先生说,未来,行业还要继续从合规性和规范性上着手发力,只有把标准规范定好了,居家检测才能够像我们的专业的医疗机构一样,它的结果具有权威性,具有临床价值,最终具有医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