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工作动态

媒体报道

【首钢新闻中心】2022-6-14 首钢科学家王宏宇:心血管健康的守护者

浏览次数:

在3月25日召开的首钢科技与管理创新大会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为荣获“首钢二级科学家”称号的北大首钢医院王宏宇颁奖。

微信图片_20220615144114.jpg

我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在名校与名企合作的沃土里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从专业学科的成立,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理论体系的提出,到信息化社区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和青年医学生的培养,在首钢我感受到了医学创新发展脉搏。获得首批首钢科学家的荣誉,将成为我新的起点,始终不忘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坚持不懈进行科学研究,不忘初心,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想,做心脏和血管健康的合格守护者、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王宏宇

健全和强大的血管系统才能带来健康,而血管一旦出现病变,则会诱发各种疾病和不良反应。在北大首钢医院,有这样一位血管健康守护者,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的方法学理念,组织制订了国际上第一个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领衔成立了创新驱动与多学科参与的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他创建了国内首个血管医学专业学科,建立了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创立了智慧化数字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系统,实践全生命周期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模式,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探索我国慢性病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他就是54岁的共产党员、首钢二级科学家、北大首钢医院副院长兼血管医学科主任王宏宇。

图片

自2010年入职首钢医院以来,王宏宇始终在医学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潜心研究、培养人才。他是北京大学教授、心脏和血管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工智能辅助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模式解决方案”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医学》及北京大学《血管探秘》课程教研室主任。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主编或主译著作十余部,制订并更新临床指南3部。获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药学发展奖临床医药研究突出成就奖等。兼任国际血管健康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国分会主席,2012年5月当选为美国高血压学院院士,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心脏和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数学会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伦理学会临床研究分会主任委员,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评审专家。


王宏宇长期致力于冠心病、高血压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和早期预防,血管疾病临床药物和介入诊治,血管生物学及其相关转化医学和人工智能心血管疾病预警的研究工作,对国内外血管医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护佑心血管健康的科研卫士


王宏宇2002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就职于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他作为专家被引进到首钢医院。正是在临床诊疗中王宏宇发现患者大多伴随多个血管床的疾病共存,基于整体观念去认识血管功能的重要性,他首次提出了“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这一方法学概念,并出版了国内外首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在首钢医院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血管医学学科。这是以血管为核心特色的临床诊疗专业,不同于一般人认为的心脏、血管外科等传统专业。例如脑梗死、心肌梗死、尿毒症、老烂腿、黑脚等等,都是实质脏器的坏死,归根到底还是供应脏器的血管出了问题,即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等。因而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肾血管病、下肢血管病,其实同属于一种病——血管病。


首钢医院血管医学科创立后,王宏宇带领团队注重基础及临床科研,他们接诊了很多血管病变的患者,有的患者冠脉没有狭窄却患了心肌梗死,有的患者存在颈动脉多发斑块却健康活到90岁……人与人血管疾病表现呈现出多样性,甚至不同的病人对同一疾病反应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王宏宇又提出了“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这个方法突出血管功能,即血管功能比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更为重要。 


新的分级标准提出来后,如何获得验证呢?开展医学研究需要比较系统全面、有连续性、有一定深广度的、能反映整体的真实资料作保证。王宏宇和团队日常临床工作紧张繁忙,于是他们就利用周末、节假日千方百计去收集病例开展科研。


为了科学、精准验证“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在预测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准确性上要优于传统危险因素的学术论点,他们首先从自身科室门诊、病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始收集。北京城市人口众多,相对而言,患者数量多、病例繁多,临床研究的基础信息资源较为丰富。为体现统计学的有效性,王宏宇团队把资料收集从科室就诊人群扩展到石景山区和京西地区。 

图片

王宏宇和团队成员既有科室临床诊疗工作,也是血管医学科研人员。他们经过细微观察、反复验证,从众多现象中入手,探索人体血管的复杂规律、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验证对临床诊治有意义的结论。据王宏宇科研团队骨干、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科主治医师刘金波介绍,2010年以来,科研专用电脑Excel表格中的病例从最初的几个增加到100个、乃至成千上万,文件大小从1M到10M、变成目前的110M,形成了30474人次、每一人次近200个数据条目、总共百万条信息的庞大数据库。最终,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从这接近百万数量级的庞大数据里得出了一个结论,即王宏宇提出的“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具有预测心脏病、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价值。


刘金波回忆,“当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沸腾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伴着月光回家、多少次节假日在单位录数据中度过,大家的努力和辛苦没有白费,我们为中国慢病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为血管医学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据悉,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大众对血管性疾病的认知,了解血管功能维护在预防血管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降低血管性疾病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探索我国慢性病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图片

2012年北京市科委将“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推广”列为首都十大疾病防治项目;2013年—2016年,王宏宇及其团队承担首钢科研项目“首钢干部群体血管早期病变评估及其健康管理随访研究”,该项目发表一系列文章,于2017年获首钢科学技术二等奖;同年,北京市卫计委批准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系统管理模式推广”,在北京市进行推广,2017年—2018年,王宏宇主持、负责北京市卫生行业自主创新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可信强智能的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模式解决方案(2017YFC0113000)”和教育部“智能化的血管医学教学辅助系统的研发”等项目(2018A02004);2020年,“血管结构和功能联合评估对于心脑血管事件预测价值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标准的应用价值研究”获评自主创新的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


十余年来,王宏宇已发表相关学术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近40篇。他主编了我国首部血管医学领域专著《血管病学》和中国血管健康科普系列共8册丛书,并主编及主译《血管病学》等著作10余部,2021年领衔出版了我国首部血管医学专业临床诊疗规范。王宏宇曾被评为“首钢技术专家”,屡次获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王宏宇提出的中国人群血管病全生命周期防控管理模式,依托其发明的北京血管分级系统,在北大首钢医院落地实施并取得成功,这得益于首钢集团、北大医学部共同给予的大力支持,得益于血管医学科研团队强大的凝聚合力,还有北大首钢医院平台化科研支撑体系方面的深耕细作。王宏宇说:“首钢集团和北大医学部名企、名校合作引领,加快推动了科研高质量发展,我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带动学科一体化建设的领军专家


学科研究来源于临床,其成果最终又将运用到临床,王宏宇认为,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应时刻牢记惠及民众健康,“科研工作的水平决定于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上是否有效,创造出能够经得起临床验证的科学成果、便捷而又能解决大问题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技术,才是科研的本质”。


2010年,王宏宇作为学科带头人,创建了我国第一家血管医学专业临床诊疗中心——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它是国内首家针对血管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和全身血管疾病和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维护的综合医学中心,实践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的实体;王宏宇创立了智慧化数字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系统,确立了我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协作的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新模式。该中心2019年获批“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北京市石景山区医学重点学科。

图片

血管医学中心下设心脏和血管疾病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心脏和血管健康相关专业门诊、普通病房、血管重症监护室、介入血管外科治疗中心、康复中心、血管健康评价和管理多学科会诊中心等部门,与首钢医院下设的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三级诊疗模式,共同实践血管性疾病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王宏宇带领团队建立了远程动态心电图中心,从血管性疾病的早期检测、评估、治疗到终末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诊治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血管病变早期检测中心、外周血管介入诊疗中心、联动社区的三级诊疗,各有特色。


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既往做过颈动脉支架、冠状动脉支架、肾动脉支架和下肢动脉支架手术,全身血管遍布支架。后因反复头晕发作,在外院看过神经内科、心脏内科等多个门诊,也经过相关检查确定血管支架都通畅,就是始终没有找到头晕的确切原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患者抱着一线希望慕名找到王宏宇。王宏宇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了详细查体,初步考虑是其血管功能出了问题。他使用的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为患者测评了血管功能,这是一个简单、无创的检测技术,类似做血管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存在重度动脉硬化。也就是说,目前65岁的患者其血管硬化程度接近90岁,血管的缓冲功能很差,从而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王宏宇采用了个体化的诊疗措施。一方面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糖等进行精准调理,加用改善内皮功能、动脉硬化的药物;另一方面,引导患者合理饮食与运动、调节心态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头晕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患者非常开心地说:“经过半年治疗,我的生理年龄增长了六个月,但血管年龄却年轻了10岁。”


在王宏宇看来,搞科研是为了建立信息化预警模式,防控患者猝死、致残;而作为身穿白衣的医生,则是为每个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每年“七一”王宏宇都会到首钢一业多地开展义诊,为很多职工问诊看病。义诊结束后,为方便通勤职工看病,他还根据职工的工休时间,千方百计协调出大量时间服务职工。


王宏宇的血管医学专家门诊开在每周二上午,而一位患有慢性高血压、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工作的首钢职工,只能每周六坐班车回京。王宏宇得知这个情况后,帮助其爱人提前预约挂号,周六放弃休息赶到首钢医院门诊等候患者。很多钢铁生产一线的职工,就是这样乘坐班车每两周回京一次,专门找王宏宇看病。对于这种“专家等候患者”的常态,老家在山西大同的王宏宇说,“没啥稀罕的”。在他看来,病人第一,“医生的职业特点就是这样:不是我要干什么,而是时刻想着病人需要什么”。王宏宇认为,做医生最高境界是患者的认可,“不管科研还是临床,我工作的唯一动力就是为了病人”。


近年来,王宏宇非常重视科研与临床工作的一体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水平和效率,而科研与临床一体化建设则为诊断决策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在首钢医院信息中心的协助下,王宏宇带领团队积极开发“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系统”,与首钢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接轨整合,对全程管理血管相关疾病患者极具实用价值;还依托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与该院下辖的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王宏宇知名专家工作室互联网云平台”。目前,该院下辖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向首钢医院上转患者情况,已经是一项流程明确、功能完备的日常工作。


王宏宇还建立了血管疾病专病门诊和带教全科医生示教模式,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每周一下午到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参加病房的教学查房工作,为金顶街辖区的患者发放出院后联络卡片,上面有家庭医生联络人的电话号码,便于后续健康管理。在王宏宇的带教下,通过一次次教学查房、一个个具体病例,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诊疗服务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一位辖区内5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双下肢肿胀、疼痛伴随皮肤溃烂,经久不愈且行动困难,就近到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在王宏宇的指导下,金顶街社区中心全科医生高乃红与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科密切合作,诊断其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感染、陈旧性脑梗塞、高血压3级(极高危)、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等。针对患者复杂病情,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高乃红上转病人接受进一步住院治疗。王宏宇带领医护团队给与患者精心治疗,其身体状况得到良好改善。出院后,该患者及时与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纳入慢病管理体系……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亲身经历了便捷、精准、高效的全流程诊疗,这位患者感慨地对王宏宇、高乃红说:“你们治好了我的老烂腿,现在我整个人都轻松了!”其家属更送上锦旗表达谢意。


健康路上,患者的信任和感谢给了王宏宇砥砺前行的动力。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王宏宇带领血管医学中心诊疗团队下沉到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二上午出诊,慕名而来的居民说:“这可太好了,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专家!”


领军专家与科研—临床一体化机制的“送医下沉”,带来了学科发展质量的飞跃提升。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科护士长赵娜告诉记者,2020年底以来,科室外周血管介入量共完成184例,均为三、四级手术,较以往同期增长127%。


科普传播,惠及民生。每两周一次的周五上午,王宏宇带队血管医学科的医生们,在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和慢性病患者,讲授健康科普知识,深受欢迎。很多听课的患者都自觉加强了自我健康负责,回家按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配合社区医生进行慢病管理。2021年至今,王宏宇及其团队在北医及北大刊登各类新闻报道文章9篇,开展健康大讲堂22次、上千人听讲。血管医学科科室公众号发布科普知识文章97篇,微博更新近百篇,阅读人次数万。他还主编了《中国血管健康科普系列丛书》共8册,多次到北京卫视养生堂、央视纪录频道宣讲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数亿观众受益。王宏宇2016年获得北京大学首届“临床医疗奖”,2021年获得“中国药学发展奖临床医药研究奖——突出成就奖”。“医学科研从临床实际出发,带动学科建设,它的成果才能更贴近解决民众的健康问题、看病问题以及疾病诊断与治疗等问题,使医学科研成果直接惠及人民大众的健康。”王宏宇说。



培养新时代医学生的良师益友

王宏宇在北大首钢医院创立学科后,肩负着创新患者全身血管病管理模式的重任,因此,培养人才成为重点工作之一。那时,对国内大多数医院而言,血管医学都是一门新兴学科,王宏宇并没有可借鉴经验,一切工作都是开创性的。


他着力加强医师重视临床研究的教育工作,其中包括在医师培训计划中融入科学研究,以鼓励年轻医师进行科研,以便储备、培训和产生更多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临床医生。2011年,王宏宇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国内医学院校中率先开设《血管医学》专业课程;2012年主持发布了中国《血管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14年,《血管探秘》课程正式作为北京大学公选课在我国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同年,王宏宇率先在我国倡导建立以“血管为中心”,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心血管专科医院发展模式;2015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旨在推动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的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标准,2019年在国际上率先倡导非传统血管健康危险因素管理理念……近年来,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学—心血管病学(血管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内科心血管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王宏宇指导、培养出十余名医学硕士研究生。

图片

王宏宇深知,关起门来搞学术不能成功,人才成长离不开学术交流。在他的牵头组织下,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开展了国内近30家医院参与的“血管内皮功能指导下治疗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并每年召开多次学术会议。自2004年开始,王宏宇带领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连续举办国际血管医学大会。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邀请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心血管及相关医学专家开展交流;会议期间还成立了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心脏和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血管医学工作者获取科技前沿信息、实现自身价值、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条件。


优质资源不断延伸、拓展,打造出更广阔的教育时空。自2016年开始,受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的委托、获首钢集团大力支持,北大首钢医院连续多年承接西藏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至今已有97名学生在首钢医院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王宏宇作为主抓此项工作的院领导,在带教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除了让藏大医学生耳濡目染临床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救死扶伤的精神,还通过组织参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程展、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参观博物馆、首钢园等一系列活动,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六年间,王宏宇数次带领北大首钢医院教师代表前往西藏大学,和藏大医学院师生进行座谈交流。北大首钢医院教育处副处长黄华曾跟随王宏宇几上高原,她回忆道,王宏宇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吸几口氧气、稍微缓一缓就马上投入工作,与藏大医学生结下了深厚情谊。


学有所成的藏大医学生们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非常感谢北大医学部、首钢集团和首钢医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首钢医院院领导、带教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精心培育。王宏宇认为,在医学生眼里,自己的身份是教师、但首先还是医生。作为医生,如果遇上急症患者需要救治,无论夜里几点,无论在做什么,都会第一时间直奔医院,这些学生都看在眼里,“我们医生怎么做、学生也会这样做,医学生实习的过程就是看我们怎么当大夫,我们所有的行为举止,就是带给他们的言传身教”。


从首都北京到祖国边疆,跨越空间的距离,首钢医务工作者传递着责任、书写着担当。同时身兼西藏大学医学院和新疆医科大学两所医学院校的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宏宇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大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精神,以回信精神为强大动力,坚持扎根科研、服务临床、教学相长,为国家血管医学事业和西藏、新疆地区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用科学精神引领美好未来


春风盈怀 医者仁心


他,是护佑心血管健康的科研卫士,以渊博的知识在血管医学专业领域精耕细作,在实践“全生命周期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的道路上执着前行;他,是首钢医学科一体化建设的领军专家,引领创建了国内首个血管医学专业学科,建立了北大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创立了智慧化数字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系统,为探索慢性病管理提供了医理指导、医术支持;他,是培养新时代医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临床研究教育、为使优质资源不断延伸、拓展,六年间,王宏宇数次带领北大首钢医院教师代表前往西藏大学进行座谈交流,立志为国家血管医学事业和西藏、新疆地区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播种希望之光,筑起心血管防治的闳宇崇楼。

春风盈怀,医者仁心,忙碌的背后是一份份信任与期待,坚守的背后是一份份责任与担当。王宏宇扎根科研、服务临床、教学相长,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服务群众,用科学精神引领美好未来。
(张婧)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qy9Dxykqpjju7tUHDQnjg


微信截图_2022061514402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