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院报 >> 2014年12月 第12期>> 正文

我与首钢的缘分是“相互成就” ——陈仲强院长接受搜狐健康频道“院长面对面”栏目采访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17

“院长面对面”是搜狐健康主办的一档网络高端访谈节目。搜狐健康通过与院长面对面的采访,将中国医院院长的管理之道、治院之方、为患服务之策呈现在公众面前,并通过网络的传播,让更多的医院管理者分享管理经验,让更多的公众了解中国医院运转的背后故事。10月22日,我院陈仲强院长接受了搜狐健康频道“院长面对面”栏目采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链接:http://health.sohu.com/s2014/chenzhongqiang/?qq-pf-to=pcqq.c2c)

医院是一个密集型的机构,人群大致划分医生队伍、护士队伍、管理队伍还有后勤保障队伍,不同队伍有不同层级,比如医生有教授、副教授还有年轻医生。总体来讲不光医生要通过激励创造文化,实现价值,护士、管理、后勤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找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推进以后看结果,不断持续改进。——陈仲强

立足区域90万居民,传承“首钢模式”

搜狐健康: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在北京市已经是历史悠久的一家医院了,从服务企业到服务社会,您是如何来看待首钢医院最突出的特征?

陈仲强院长: 首钢医院的全称叫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它的前身在1949年创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为整个首都钢铁企业整体发展运行、职工的健康保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是企业非营利性医院,政府也将它列入公立医院的分类。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医院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是一个床位过千规模的北京市三级医院,也是石景山区唯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除了为首钢职工健康保障做出服务以外,同时还为整个石景山区的百姓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

2013年,首钢医院门诊量接近百万,出院患者两万六七千人次,手术量接近一万人次,平均住院日少于11天。从服务总量、效率、效益在石景山区都相当不错。面对整个石景山区的常住人口63万,包括流动人口总量接近90万,在整个石景山区,首钢医院这所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和石景山区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专科医院一起构成了整个石景山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社会的支撑。

在石景山区一共九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中,首钢医院与其中四个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模式保证了社区医疗队伍人员培训、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支撑以及患者双向转诊的顺利进行。这种模式统称首钢模式,事实上就是政府一直在大力主导推行的医联体三级医院与社区紧密结合,形成对患者服务的医联体体系。(陈院长视察社区的照片)

转型路上困难重重,试好水温再下水

搜狐健康:首钢医院虽然曾经家大业大,但是在这种转型过程中也必然经历痛苦,您认为有哪些挑战?

陈仲强院长:作为企业医院,通过企业的架构来对它进行管理,就产生了不同步或者脱轨,包括应有的财政支持不能得到明确的支持;职工的福利待遇和政府医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甚至作为企业医院其社会地位,包括医生、护士在行业的各种学会、学术团体也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这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和人才补充,是现在面临的比较尴尬的过程。

第二,企业医院的管理模式和要求长期完全套用企业模式,企业的核心是利润,对医院并没有纳入医疗行业常见的按照安全、质量、包括服务、效率等指标进行管理,而是完全套用企业管理体系,这也令企业医院的导向存在问题。需要从概念上、理念上进行转变。

第三,作为体制外的医院,如何融入进去,这个很重要。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包括模式的转换、服务模式的转换和管理模式的转换,如果没有跟上变化,因为体制的不同而被边缘化,参与不进来,这种负面的影响会对医院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上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大刀阔斧造声势,不如静心踏实练内功

搜狐健康:您担任首钢医院院长后,首钢医院已经对外发出了很多的声音,各种媒体的报道中首钢医院的身影也经常出现了。听了您的介绍,我才知道您遇到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可能比我想像的多得多。您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两个您进行改革中实际的例子。

陈仲强院长:首钢集团作为一个国有企业老企业为北京市的发展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奉献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计报酬踏踏实实做工作。全市比较来看,首钢医院整体的收入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个是必须转换的东西。为了行业的发展、人才的凝聚和新技术引入必须要建立一种符合医务工作者的薪酬机制,使他们得到合理的激励;同时为首钢医院在人才凝聚、学科发展方面能够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氛围,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未来的五到十年。在公司的领导下,我上任后在这方面还是做了相当大的调整,这需要时间,但是这一定是在整个解决方案当中要考虑的事情。

第二方面,医院发展的同时,首钢也面临着重要的发展和转轨的问题。为了北京市的环境首钢部分厂矿搬入到河北廊坊曹妃甸,原有企业十几平方公里转化为高端园区,将建成为适合于文化、健康生活、养老的适宜居住区域,在这个区域一个重要的依托是医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首钢集团以医疗产业为龙头对整个环境开发,同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战略部署,加强和支持医院的发展。

“首钢医院是谁,未来要干什么?”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是什么?发展的计划或者说项目的目标是什么一定要清晰,这样坚持若干年就必有所成,这也是我过去在院长工作当中所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所以到任后我与大家一起,通过向总公司多次汇报形成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

规划包括几个重要的领域。其一,在现有医院的基础上扩展为石景山区、甚至是北京西部,包括门头沟区这个区域的医疗中心。要达到区域医疗中心的水平,要求医院在行业内有两到三个全国知名的专科,八到十个在北京市综合实力处于比较先进的科室,区域内95%甚至更高的患者的医疗需求能够就地得到解决和救治,同时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以及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这是我们基本的定位。为此,需要形成几个比较重要的医疗支撑点,疑难病症、ICU急诊科急重症抢救、检验中心平台(包括病理中心平台)、区域肿瘤放化疗中心以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长救治中心等,真正方便患者,并使整个石景山区域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提升。

其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还要成为整个区域的教学培训中心。在整个区域缺少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基地,石景山区医院的医生要到其他区的大医院培训然后再回来,这不大正常。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应该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有住院医师的进修基地,有进修医生的培训基地,当然还要面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这需要首钢医院承担这个责任。

其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还要成为科研研发平台的基地,引领区域的发展。(照片陈院长谈规划)

院长十问

如果您不做院长或者医生,最想做的是什么职业?

我从小就想做医生,从中学时代起就有做医生的想法,甚至在自己身上做针灸试验。如果不做医生,做了院长之后,我相信如果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也还是不错的。

做医生和做院长都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两者职业上的共同点都是为患者服务,只不过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无论做医生还

是做院长,严谨、敬业、爱心是必备的。

做院长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我做(北医)三院院长十年最大的感触是在中国发展特定的时期医院如何能够将医务工作者凝聚起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如何发挥好作用,这需要智慧。

性格当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征?

一、我追求圆满,希望把事情做好。

二、豁达。

三、敬业。

职业生涯最感谢的人是谁?

非常感谢对我做职业选择的父母,他们的职业、奉献,从小影响了我职业的选择,这个职业选择至今不后悔。医疗为患者服务大概是最崇高神圣的。第二,使我能够走上医院管理岗位的韩启德副委员长。第三方面的感谢,还是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也有所愧疚。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患者?

一次我碰到一例非常严重的脊柱畸形患者,他在四川当地学习成绩非常好,但由于严重的畸形他开始拒绝上学、拒绝出门。面对这个难题说实在的很难下手,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严重的畸形。这个手术最终非常成功,小孩后来由电视台做了随访,其中一个画面是在山村小道上,孩子边奔跑边舞动手绢,这样一个镜头,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很多层面上,成功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患者的痛苦不断推动我们提高水平,尽管有风险还是值得我们去想办法把它解决好。医学的进步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相互支持,没有这样一个过程就不会有今天医学的进步。

对医学生的一句话建议?

医学是神圣的事业,但是励志于医学事业的话就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终生学习,脚踏实地,一定会有所成就,成为一名好医生。

您如何选择阅读的书籍?

医生是很辛苦的这样一个职业,要看很多的书,要背很多的东西,还要研究很多问题,很枯燥。应该把视野再放开一点,不仅在医学专业领域,专业之外的社会人文类的书籍有时间也要去阅览。

平时用什么方式来缓解压力?

有时候和朋友出去活动活动打打球,完全做一种和行业不相关的事情。

 

嘉宾精彩语录

“首钢医院是谁,未来要干什么?”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是什么?发展的计划或者说项目的目标是什么一定要清晰,这样坚持若干年就必有所成,这也是我过去在院长工作当中所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一定程度上,首钢医院的医疗水准基本决定了石景山区的医疗水准。区域布局的规划要着眼于大医联建设,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保障支持就是把现有的大医院通过创新的模式支持发展,提升水平,就会使石景山区接近百万居民得到很好的医疗保障。

医生在医院的成长有两条:收入不是最重要的,合理体面的收入当然是一方面;事业的发展、能力水平的提高、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患者的信任,才是他最有价值、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这是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所感受到的,我了解医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