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院报 >> 2015年11月 第11期>> 正文

访岳麓书院有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09

20151109110630.jpg

骄阳八月,乘到长沙出差机会,我终于来到了心中的圣地—岳麓书院。

最早听说岳麓书院名字是在四十年前,十几岁的我在部队当兵。1973-1974年,当时正在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号召大家学习历史,批判儒家,弘扬法家。也就在那时,胸无点墨的我歪打正着的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要批判统治中国人思想的儒家学说,就不可避免的涉及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人物,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朱熹。其实,朱熹的学说我到现在也是一知半解,不甚清楚,但是,批判朱熹让我知道了长沙有个岳麓书院。

真正让我向往岳麓书院,是十几年前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千年庭院》。余先生将书院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在我心中展开了中国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幅画卷,而这幅画卷的背景就是那藏于葱郁森林,含而不露,历经千年风雨的岳麓书院。

840年前,大学者朱熹来到书院,与同样是大哲学家的张栻进行学术交流,这就是书院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与孔子居高临下“一言堂”的讲课方法不同,朱张二贤“当面锣,对面鼓”,用辩论、争论和会讲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完善和发展了各自的学术思想,形成了著名的“理学”,为中国思想史写下不朽篇章。

千百年来,岳麓书院以其兼容并蓄的胸怀,培育和成全了一位又一位杰出的中华人才。王阳明、魏源、左宗棠、曾国藩、杨昌济、陈天华、蔡和森、毛泽东…… ,无不是从岳麓书院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汲取精神营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一座书院影响着中国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是岳麓书院培养了大师,还是大师成全就岳麓书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取得世人公认的伟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我认为,引领中国前进的答案就在岳麓书院之中。在书院中心建筑 “讲堂”的檐前,高悬着一方木匾,“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幡然醒目。这是书院的座右铭,千百年来教导着人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不惧权威,笃行自觉。可以想象,风华正茂的青年毛泽东,站在这块匾前,会有怎样人生的启示?正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毛泽东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引导着我们不断前行。与从岳麓书院形成的“朱熹理学”不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之巨大,空前绝后。我想,这应该是岳麓书院对中国历史最重要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是对“实事求是”最好的诠释,也是对岳麓书院最现代化的注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潇湘学子们所憧憬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在由梦想变为现实。知识引领文明,哲学塑造民族。从这座古老庭院流淌出的智慧和思想,永远滋润着我们民族的心灵。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幅挂在岳麓书院门前的著名对联,道出了岳麓书院长久不衰,千年绵延的惊天秘诀。从这所书院里,走出了一批批日后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人才。难怪余秋雨先生叹道“岳麓书院的正门骄傲的挂着一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把它描绘成天下英才最辉煌的荟萃之地,口气甚大,但低头一想,也不能不服气。书院中建有一座“赫曦台”,“赫曦”意喻“红色朝阳”。朱熹、张拭、王阳明、毛泽东在此形成深邃的思想学说和不朽诗篇。这些都告诉我们,活跃的、先进的、能引领历史潮流的思想是照耀中华民族的“赫曦”,是点燃华夏涅槃之火的朝阳。

离开岳麓书院时,我再次端详这座古老庭院。那里树木,曾沐浴千年风雨;那泓碧水,曾影映百年变迁。我想起了1197年岳麓学子蔡元定。当蔡元定因宣传朱熹学说被官府缉拿的前夜,他没有悲伤,没写遗嘱,却选择和老师朱熹通宵校订《参同契》一书,直到东方发白,次日被痛杖一顿,流放千里,客死他乡。从这个普通学子身上,我看到从岳麓书院传承下来的那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那种自谦中藏着自傲,温柔中透着刚强,为理想而遇折不屈的精神力量。

岳麓书院让我懂得:会欣赏白云,更要翱翔蓝天。

(骨科 张光武)